2014年10月16日下午, 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、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在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,召开四届九次主席团(扩大)会议。会议由市经团联常务副会长陈祥麟主持。会议有两项议程:-、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蒋以任会长通报有关事项;二、邀请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作“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”的专题报告。
会议首先讨论通过增补俞国生同志任常务副会长的决定;讨论通过陈启豪副会长兼任代理秘书长,以及胡云芳同志不再兼任秘书长决定。接着,会议特邀上海市科委寿子琪主任作题为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”的报告。该报告主要有: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内涵特征;上海基础条件分析;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与举措等三个部分内容。
寿子琪主任在报告中提到:“世界科技中心已经历多次转移,十六世纪在意大利 ,十七世纪转到英国,十八世纪转到法国,十九世纪转到德国,二十世纪又转到美国。现在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兴衰的战略焦点,全球竞争正从经济竞争、产业竞争前移到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竞争。为了赢得新一轮发展优势的竞争,美国已提出“创新战略”、欧盟提出“地平线”2020规划、日本提出第4期科技基本计划、2013年德国推出工业4.0战略。“德国的工业4.0战略是以物联网、信息通讯技术、以及大数据分析等相关技术为基础的。德国在工业4.0的基础上又出台数字议程(2014-2017),注重通过挖掘数字化创新潛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,实现到2017年成为欧洲数字经济增长龙头的目标,打造-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‘数字強国’”。“世界工业正在经历第四次革命,第-次工业革命是实现机械化,第二次是电气化,第三次是信息化,而现在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网络化。
寿子琪主任说,综合各方面的评价标准来看,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内涵,要集中体现在:一是创新资源的集聚力;二是创新成果的影响力;三是新兴产业的引领力;四是创新环境的吸引力;五是区域创新的辐射力。同时,要在知识生产体系、知识运用体系、创新创业体系和城市体系中,成为枢纽角色,才能来推进科技创新进程。要有标志性的成果,就要逐步提高国际大科学工程或者国际重要科学研究的参与度。要加强上海在产业体系中的竞争力,使上海形成独到的产业体系。在这个产业体系中,不仅要有标志性的企业家,同时要有标志性的企业。要营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创新创业的环境。前提是要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投资贸易机制,建立发达的科技创新的服务业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,还要有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流动机制,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。
在讲到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路和举措时,寿主任强调:要聚焦创新驱动力,主要有好奇心、市场驱动力和战略驱动。战略驱动是政府的责任。要把握科技进步的大方向、产业革命的大趋势,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级水平,聚焦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、创新创业项目。要考虑在未来五到十年,世界可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事件,从而在互联网技术与其他学术交叉方面来布局一些重要的创新方向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改革重点是:激发创新主体、创业人才的动力、活力和能力;破除资源创新的体制机制瓶颈;进一步完善符合科技进步规律的体制、机制、法制;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的生态,优化创新创业的整个软环境。通过这四个重点,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的经济制度和市场体系建设。同时,通过优化科技投入和创新资源的配置,形成要素齐全、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、合作开放的创新体系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;也是一项长期工程,既要只争朝夕,也要持之以恒。
报告最后,寿子琪主任指出:科技创新正成为世界主要城市的核心功能之一,究竟如何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,尚处调研中。来自本市行业协会、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,我会也委派专人参会。(协会稿)
